【專家點評】
落實革命傳統(tǒng)教育、弘揚革命傳統(tǒng)文化是中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使命。新中國成立以來,不同歷史時期的語文教材都高度重視革命傳統(tǒng)課文、紅色藝術作品的遴選和編排,2017年秋季啟用的統(tǒng)編語文教材更是在這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
該套教材包括義務教育階段共18冊、高中必修和選擇性必修共5冊,其中與革命傳統(tǒng)直接相關的課文近百篇,大致按4∶3∶3的比例分布在小、初、高三階段。這些課文可分為四類:革命英雄人物代表作及反映其生平事跡的傳記和文學作品;反映黨領導人民走過革命、建設、改革偉大歷程的作品;有關革命傳統(tǒng)人物、事件、節(jié)日紀念日等方面的新聞、通訊、報告、演講等;闡發(fā)革命理念和革命精神的論文與雜文。同時,與課文內容相關的革命圣地、革命舊址和文物等攝影作品以及國畫、油畫和書法作品等也以插圖形式納入課本,圖文并茂、相得益彰。
整體來看,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的革命傳統(tǒng)課文和紅色藝術作品以中國共產黨篳路藍縷、矢志不渝的百年奮斗為主線,涵蓋了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光榮傳統(tǒng),展現出革命傳統(tǒng)文化的延續(xù)性、發(fā)展性和時代性。編寫者依據語文學科教文育人、以文化人的特點,遴選文質兼美的典范作品,并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生活實際,循序漸進地編排到不同人文主題的教材單元中,鮮明彰顯了新時期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育人立意:激發(fā)學生對革命領袖和英雄人物的崇敬之心、學習意愿,感受他們忘我奉獻、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拼搏的高尚品質;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和思想認識水平,增進對黨和祖國的深厚感情,傳承紅色基因,堅定“四個自信”;通過先賢示范引領、革命精神感召和社會主義建設偉大成就激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持久動力。
教材僅是課程與教學鏈條中的一環(huán),把革命傳統(tǒng)課文、紅色文藝作品的育人立意落到實處,有賴于教育工作者的努力。首先,要堅持以文本分析為基礎,通過問題設計和任務驅動帶領學生梳理課文內容,從具體可感的故事和真實動人的語言入手體悟革命傳統(tǒng)。其次,要堅持以內容整合為導向,通過主題教學、專題教學等手段,把分布于不同學段和年級教材中的革命傳統(tǒng)課文、紅色藝術作品整合起來,適當補充政治、歷史、時事新聞類材料,供學生在多向度比照中深入挖掘革命精神的內涵和價值。第三,要堅持書本學習和跨媒介學習相結合,利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手段拓展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情感體驗和學習熱情。第四,要堅持課內學習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圍繞革命傳統(tǒng)課文、紅色藝術作品組織演講、朗誦、知識競賽、調查訪談、參觀考察等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們深刻理解、知行合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闭Z文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基于統(tǒng)編語文教材開展革命傳統(tǒng)教育是強基固本的鑄魂工程,理應成為教材研究者、編寫者和使用者持續(xù)關注并銳意探索的重要課題。
【作者:李煜暉,系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中小學(含中職)國家語文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辦公室主任】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王思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