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吉林新聞5月27日電 (譚偉旗 孟德瑩)人至晚年,本該“夕陽無限好”,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不法分子將歪主意打到了老年人的“錢袋”上,他們打著“關愛老人”“服務老人”的幌子,假借“養(yǎng)老”之名實施詐騙犯罪,給廣大老年人帶來了嚴重的經濟與精神上的雙重痛苦。
近日,德惠市人民法院官方公眾號就介紹了相關法律信息。
該院公眾號介紹,養(yǎng)老詐騙是一種針對老年人群體的詐騙行為,是影響社會穩(wěn)定、破壞公共秩序的涉眾型犯罪,主要騙局有“投資養(yǎng)老”、“以房養(yǎng)老”、“養(yǎng)老銀行”、“投資返利”等。
該公眾號介紹,養(yǎng)老詐騙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1.免費
針對多數老年人貪圖小便宜的心理,騙子通常會用“免費體驗”“免費旅游”“免費發(fā)放禮品”等形式引誘老年人參與活動、講座,一般以電話、短信、發(fā)傳單等方式,以免費雞蛋、面條、油、米等為誘餌,吸引老年人參與。
2.專家
騙子為了取得老人的信任,常常為自己編造虛假頭銜,以顯示自己的權威性和科學性,最常見的就是“專家”帶你掙大錢,“專家”為你灌輸“養(yǎng)生理念”。老人們通常對各種頭銜的“專家”深信不疑,進而越陷越深。
3.感情
大量案例顯示,受生理、心理因素及社會因素影響,獨居老年人更容易成為騙子的行騙目標。他們因為與子女、親人等相處時間少,情感需求迫切。不法分子利用這一點,打親情牌博取老人信任,一般以一對一與老人進行聊天,為老人削水果、按摩、洗腳,帶老人免費旅游,生日送禮物等溫柔陷阱博取老人信任,誘騙老人“投資”。
4.高回報
利用前期建立的信任,虛構項目、偽造資質、以虛假承諾的保本保息、高額回報忽悠老年人投資,或誘導老年人購買商品等手段,進行詐騙、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組織領導傳銷活動、合同詐騙、銷售偽劣商品、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生產銷售提供假藥劣藥等違法犯罪活動。
那么,如何幫助家中老人避開騙局呢?
該院公眾號介紹,要多與老人交流、溝通,了解他們最近的生活狀況。騙子通常會讓老人向家人隱瞞情況,如若發(fā)現被騙,應立刻耐心勸導,及時止損,并立即報警。
該公眾號介紹,同時我們要經常向老人宣傳防范詐騙的知識。用老人愿意接受的方式,如電話、短信、微信文章、抖音視頻、各類新聞報道等渠道向老人傳達自我保護方法。
該院公眾號介紹,此外還應隨時關注老人的財務狀況。如果老人突然產生大量資金流出、頻繁向子女要錢或在外借錢,很有可能已經陷入詐騙陷阱。
該院公眾號介紹,今年,中央政法委在12337智能化舉報平臺開通“養(yǎng)老詐騙”舉報通道,重點受理處置以提供“養(yǎng)老服務”、投資“養(yǎng)老項目”、銷售“養(yǎng)老產品”、宣稱“以房養(yǎng)老”、代辦“養(yǎng)老保險”、開展“養(yǎng)老幫扶”等名義,對老年人進行詐騙的相關舉報。
吉林省打擊整治養(yǎng)老詐騙專項行動線索舉報方式:
1.電子郵箱:ilzfjbzx@163.com
2.信件請寄:吉林省長春市A083號郵政專用信箱(完)
(來源:中新網吉林)
(編輯:王思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