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8日(星期五)14時,吉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fā)布會,會議的主題是介紹全省防汛工作有關情況。
文字直播
吉林省政府新聞辦于2022年7月8日14時召開全省防汛工作新聞發(fā)布會,省氣象局副局長葉青,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孫廷東,省水利廳黨組成員、省水文水資源局局長王勝孝,省農業(yè)農村廳副廳長劉文國,省住建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閆忠和,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張樹寶介紹吉林省防汛工作的有關情況。
陳雨點:
各位記者:
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今天的新聞發(fā)布會。今年吉林省主汛期提前到來,6月份以來經(jīng)歷4次強降雨過程,防汛形勢十分嚴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防汛工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tǒng)籌推進高質量發(fā)展和高水平安全,科學有效應對雨情、防范風險,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各地、各部門盡職盡責,高度警覺,提前布防,嚴陣以待,始終繃緊防災減災這根弦,做好平時排險,雨前避險,雨中搶險,雨后救險等各項工作,目前全省防汛形勢總體平穩(wěn)。
今天,我們邀請到省氣象局副局長葉青先生,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孫廷東先生,省水利廳黨組成員、省水文水資源局局長王勝孝先生,省農業(yè)農村廳副廳長劉文國先生,省住建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閆忠和先生,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張樹寶先生,為大家介紹吉林省防汛工作的有關情況。
下面,首先請省氣象局副局長葉青先生介紹全省主汛期氣象形勢預測情況。
葉青:
我介紹一下今年入汛以來天氣氣候特點和主汛期氣候趨勢預測情況:
一、入汛以來天氣氣候特點
入汛以來,吉林省天氣主要呈現(xiàn)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入汛早。按照氣象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和相關評估標準來看,從6月4日開始,吉林省就進入降水集中期,較常年早了14天;二是降水多。截至今天8時,全省平均降水量已達260.6毫米,較常年多98.4%,居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多雨第1位。20個市縣降水量較常年多1倍以上,其中四平、梅河口等6縣市較常年多2倍。共出現(xiàn)4次較大范圍明顯降水天氣過程。三是極端性強。累計18縣市出現(xiàn)暴雨,數(shù)量突破歷史同期記錄。局地極端強降水頻發(fā),6月24日大安聯(lián)合鄉(xiāng)出現(xiàn)269.7毫米強降水,6月29日柳河孤山子鎮(zhèn)高臺村出現(xiàn)222.2毫米強降水,7月7日九臺出現(xiàn)139.7毫米強降水,突破該站日雨量極值;洮南市局地出現(xiàn)12級瞬時大風(35.1米/秒),多地出現(xiàn)冰雹。
受減弱熱帶低壓“暹芭”殘余環(huán)流北上與西風帶高空槽影響,6日早晨開始,吉林省出現(xiàn)入汛以來第4場強降雨天氣過程。截至今天(8日)8時,全省平均降水量41.5毫米,強降雨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中部,遼源、長春、四平、吉林等地平均降雨量均超過50毫米。從全省氣象觀測站來看,過程降水量超過100毫米的有130個站,50~99.9毫米的有325站,25~49.9毫米的有421站,最大降雨量出現(xiàn)在九臺土們嶺鎮(zhèn)二道溝村,達203.3毫米,最大1小時降水量為48.3毫米,出現(xiàn)在九臺其塔木鎮(zhèn)北山村。
今天本次強降雨過程基本結束,預計今天明天全省主要以分布不均的陣雨或雷陣雨為主。
二、主汛期氣候趨勢分析預測
據(jù)最新氣象資料分析,預計主汛期(7-8月)全省氣溫略高,降水與常年相接近,但時空分布不均。全省平均氣溫為23℃左右,比常年同期略高;全省平均降水量為260~310毫米,與常年同期相接近。其中7月全省平均氣溫為23~24℃,比常年同期略高,全省平均降水量為150~180毫米,比常年同期略多,通化、白山地區(qū)比常年偏多2~3成,其他地區(qū)偏多1成左右;8月全省平均氣溫為22℃左右,比常年同期略高,平均降水量為110~130毫米,比常年同期略少,西部地區(qū)較常年偏少1成左右,東部地區(qū)較常年偏多1成左右?赡苡2個左右臺風直接或間接影響吉林省。
主汛期出現(xiàn)區(qū)域性暴雨、雷雨大風和局地強降水的可能性較大,易引發(fā)江河洪水、山洪地質災害、城市內澇和農田漬澇等災害;中西部有階段性高溫少雨時段,可能出現(xiàn)干旱。
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事件仍在持續(xù),后期氣候趨勢還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氣象部門將密切監(jiān)視天氣變化,及時滾動訂正預報結論,全力做好氣象預報預警服務工作。
陳雨點:
下面,請省應急廳副廳長孫廷東先生介紹全省防汛工作情況。
孫廷東:
下面,我通報一下全省防汛工作開展情況。
入汛以來,吉林省降雨頻繁、強對流頻發(fā)、暴雨冰雹大風多相態(tài)疊加。面對復雜嚴峻的防汛形勢,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省應急廳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救災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突出防極端、防突發(fā)、防疊加,督促各地各部門履職盡責,協(xié)同作戰(zhàn)。目前全省防汛形勢總體平穩(wěn)。具體做了五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壓實各方責任。針對去年汛后排查出的江河水庫、城鄉(xiāng)內澇等8類502處風險隱患,下發(fā)57份督辦單,要求“一險一策”落實整改措施。通過實地督導、約談提醒,目前已整改銷號443處,短期內無法整改的59處已全部落實臨時度汛措施。下發(fā)全省防汛抗旱指導意見,明確9項32條措施。建立6項工作清單,組織落實省市縣鄉(xiāng)四級行政責任人、江河責任人、水庫責任人、山洪災害責任人、獨居特殊群體“一對一”包保責任人、巡堤查險責任人共18391人。采取平時檢查、戰(zhàn)時調度、重大問題約談通報等方式,推動各級各項責任全部到崗到人。進一步細化實化39個成員單位職責分工。推動57個城市組建了城防指,有效促進了城市內澇防范工作。指導各地落實市包縣、縣包鄉(xiāng)、鄉(xiāng)包村、村包組、組包戶“五包”機制,提升了應急指揮、協(xié)調聯(lián)動和集成作戰(zhàn)能力。
二是完善聯(lián)動運行機制。健全完善聯(lián)動會商機制,針對每次降雨過程,省防辦都牽頭組織氣象、應急、水利、住建、自然資源、農業(yè)農村等部門加密會商、滾動會商。為應對每次降雨過程,省級和45個市縣分別啟動過四級或三級應急響應。省防指下發(fā)了關于補充《吉林省防汛防臺風應急預案》啟動條件的通知,當氣象、水利部門發(fā)布黃色、橙色、紅色預警時,經(jīng)會商研判,符合條件的分別對應啟動四級、三級、二級防汛應急響應。
三是加強督導指揮調度。針對每場過程,堅持“跟著云圖監(jiān)測、跟著雨情調度、跟著險情指揮”,小時降雨30毫米調度到鄉(xiāng)鎮(zhèn)、累計降雨50毫米調度到縣區(qū)。入汛以來,我們針對重大降雨過程,及時安排部署,并有針對性作出風險提示,派出專家組、工作組指導各地做好應對。建立了應急預警信息手機公益短信發(fā)布機制,對重大降雨過程通過三大運營商全網(wǎng)發(fā)送手機短信進行提示。
四是做好搶險救災準備。按照專業(yè)化、機械化、協(xié)作化要求,督促指導各地組建搶險救援隊伍1027支,落實大型機械設備1.4萬臺套,儲備4類160種價值1.68億元的防汛搶險物資。入汛以來,全省累計出動人員1.95萬人次、工程車輛5345輛次、搶險機械設備2268臺套,消除各類風險隱患3467處,保證了度汛安全。全省儲備救災帳篷、折疊床、棉大衣、棉被、棉褥等救災物資,可保證約13萬受災群眾需求。
五是超前落實避險措施。督促各地落實山洪災害易發(fā)區(qū)“十戶聯(lián)防”、城鄉(xiāng)社區(qū)“三長制”、獨居特殊群體“一對一”包保責任制。對全省1742個山洪災害村,按照案例化、實戰(zhàn)化要求,全部完成了轉移演練,并采取夜間不打招呼方式,隨機模擬演練,取得良好效果。通過宣傳動畫、警示視頻、專題報道、圖片新聞、融媒直播推送科普知識,有效增強了群眾避險自救意識。
下一步,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一仗接著一仗打、一關接著一關過,牢牢守住不死人、少傷人、減損失的工作目標,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主要做好以下5方面工作。一是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壓實事前、事中、事后全程領導責任,推動防御主體責任向基層延伸,部門監(jiān)管責任向一線壓實,水工程管護責任向塘壩拓展,堅決打通責任落實“最后一公里”。二是進一步強化會商研判。根據(jù)汛情發(fā)展,精準會商、靶向研判,加強極端天氣短臨預警,同步落實防控措施。三是進一步強化督導檢查。緊盯風險隱患,組織干部專家雙下沉,強化監(jiān)管指導。四是進一步強化轉移避險。突出江河沿線、水庫下游、山洪地質災害、城鄉(xiāng)內澇、高危塘壩等風險防范,確保提前轉移,安置有序。五是進一步強化應急值守。極端天氣和強降雨過程,堅持各級黨政領導坐鎮(zhèn)指揮,部門聯(lián)合值守,各級防辦24小時值守調度,確保應對有序。
陳雨點:
下面,請省水利廳黨組成員、省水文水資源局局長王勝孝先生介紹全省洪澇災害防御工作情況。
王勝孝:
我簡要介紹一下入汛以來全省洪澇災害防御工作有關情況。
入汛以來,受持續(xù)強降雨影響,吉林省先后有136座水庫超汛限水位,東遼河、飲馬河、新凱河、雙陽河、沐石河、小南河、哈泥河、孤山河、三統(tǒng)河、團山子河和興隆河共11條河流超警戒水位以上運行。目前,仍有雙陽河、沐石河2條河流超保證水位,飲馬河、東遼河及其支流孤山河3條河流超警戒水位運行。全省有52座水庫超汛限水位,其中,二龍山、石頭口門、亮甲山、太平池、新立城5座大型水庫超汛限水位0.1~0.6米,柴福林子等21座中型水庫超汛限水位0.05~1.3米,26座小型水庫超汛限水位0.03~2.12米,均在有序泄流。
當前,全省水庫、堤防工程運行狀況總體正常。
省水利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水利部的統(tǒng)一安排,堅持底線思維,強化風險意識、憂患意識,壓緊壓實責任,強化防御措施,全力做好防范應對工作。
一是高度重視超前部署。省水利廳時刻繃緊“防大汛、抗大險”這根弦,始終把水旱災害防御作為水利工作的主責主業(yè)來抓,緊盯雨情、水情、險情、災情“四情”防御,落實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措施,每次強降雨過程前,都組織召開全省水利系統(tǒng)視頻會議,調度防御情況,安排部署重點任務。全省水利系統(tǒng)迅速行動、提前布防、全力應對。
二是持續(xù)開展督導檢查。省水利廳堅持問題導向,緊盯薄弱環(huán)節(jié),先后派出10個檢查組和7個暗訪組開展江河、水庫、山洪等隱患摸排工作,發(fā)現(xiàn)并整改風險隱患問題153個。組織對1460座水庫“三個責任人”知責情況進行電話核查,發(fā)現(xiàn)問題271個,以“一縣一單”形式逐庫督導整改。
三是科學調度水利工程。對超汛限水位運行的水庫發(fā)出通報23份、調度提醒27份,在強降雨來臨前,全省水庫水位全部降至汛限以下。提前預泄二龍山、石頭口門、海龍等18座水庫,騰出庫容迎戰(zhàn)洪水,充分發(fā)揮水庫攔洪削峰作用,減輕下游洪澇災害。
四是及時會商提前預警。根據(jù)預報,第一時間組織會商,累計召開會商會議21次,發(fā)出水情信息80期,滾動預測預報288站次,發(fā)布洪水、山洪災害預警100期,向責任人發(fā)送預警短信33萬條,確保預警信息直達一線、直達基層、直達責任人。
五是強化專家技術支撐。省水利廳繼續(xù)保持水旱災害防御IV級應急響應,各級水利部門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全力督戰(zhàn)。全省共組建水旱災害防御專家隊伍660人,針對多輪強降雨過程,累計派出56個專家組140人次現(xiàn)場指導防御工作,其他專家在崗待命,隨時赴一線提供技術支撐。
當前,吉林省正處于防汛抗洪關鍵期。下一步,我們將錨定人員不傷亡,水庫不垮壩,重要堤防不決口,重要基礎設施不受沖擊的“四不”目標,全力以赴做好各項防御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
一是緊盯雨水情,做好分析研判。加強雨情水情汛情監(jiān)測,緊盯預報有強降雨的重點區(qū)域、重點流域,滾動分析研判,科學調度水利工程,強化上下聯(lián)動和部門協(xié)調配合,統(tǒng)籌上下游、左右岸,充分發(fā)揮水利部門“參謀部”作用。
二是緊盯薄弱環(huán)節(jié),突出防御重點。加強水庫調度監(jiān)管,嚴禁違規(guī)超汛限水位運行,確保大壩安全。對于可能超警的堤段,組織力量增加巡堤頻次,特別是重點盯防江河險工險段,一旦出險,迅速處置,做到搶早搶小搶住。突出山洪災害監(jiān)測預警,提前發(fā)布預警信息,并及時提醒地方政府組織受威脅區(qū)域群眾轉移避險。
三是緊盯責任落實,強化值班值守。各級各類防御責任人始終保持實戰(zhàn)狀態(tài),加強值班值守,全力盯防,適時啟動應急響應,全力以赴做好洪澇災害防御工作。
陳雨點:
下面,請省農業(yè)農村廳副廳長劉文國先生介紹全省農田漬澇防范工作情況。
劉文國:
下面,我介紹一下吉林省農田漬澇災害有關情況。
6月以來,吉林省多發(fā)強降水、雷暴大風等極端天氣,造成局地農田積水。據(jù)農情調度,截至7月6日,全省農田積水36.12萬畝,受災29.84萬畝,其中玉米23.07萬畝,水稻5.91萬畝,其他作物0.86萬畝。從區(qū)域看,近幾次強降雨范圍廣,大雨暴雨落區(qū)重疊、雨量集中,主要影響吉林省中東部偏南地區(qū)的通化、四平和梅河口等市縣。
為做好農田漬澇防范,我們重點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細化實化防范措施。嚴格落實年初會同省氣象局制定的《科學應對氣象災害影響 奮力抗災奪豐收預案》,針對強降雨過程實際情況,及時印發(fā)防范洪澇災害、新一輪強降雨影響和農田排澇促進作物生長3個緊急通知,指導各地提前疏浚溝渠,落實機泵管帶等排澇物資,做到早準備、早防范、早處置。
二是強化災害預警。為有效應對極端天氣影響,農業(yè)農村、氣象、水利、應急等部門建立起聯(lián)合會商和信息共享機制,通過明傳電報和網(wǎng)絡、微信、短信等平臺提前發(fā)布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建立值班值守制度,組織各地全面排查,對調度掌握和網(wǎng)上反映的低洼地塊積水問題,組織專家實地踏查、會商研判,有針對性制定對策措施,加快生產(chǎn)恢復。
三是加強跟蹤指導服務。針對強降雨天氣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組織由廳領導帶隊的調研指導組,先后3次下沉受災地區(qū)進行實地踏查,督導各地加強田間管理,落實防洪排澇措施。派出“干部+專家”模式的9個技術包保指導組,深入到全省9個地區(qū)和梅河口市,共組織各地出動農技人員8128人次,采取挖排水渠、機械強排等措施,排除田間積水29.28萬畝,促進受災作物盡快恢復生長。
6日到8日,吉林省出現(xiàn)入汛以來第4場強降雨天氣過程,主要影響長春、四平、遼源、通化、松原等部分縣市,農田漬澇面積會進一步擴大,我們正在開展相關調查工作。根據(jù)氣象部門預報,7—8月全省仍有區(qū)域性暴雨和局地強降水,可能有2個臺風影響吉林省,農田積水風險較大,中西部地區(qū)還可能發(fā)生階段性干旱,需要嚴防澇旱急轉。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強化指導推動。落實常態(tài)化分片包保指導服務機制,根據(jù)災害發(fā)生程度,及時派出專家組,強化跟蹤指導服務,幫助基層解決生產(chǎn)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推動各項防災減災和田間管理措施落實。
二是強化會商預警。針對后期可能發(fā)生的極端天氣過程,進一步加強與氣象、水利、應急等部門和各級政府協(xié)作會商,密切關注天氣、墑情和水情變化,及時發(fā)布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指導各地落實落準具體措施,努力把損失降到最低。
三是強化田間管理。針對玉米長勢偏弱地塊,采取追施速效氮肥、噴施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等,加快作物生長發(fā)育。針對積水地塊,加快排水散墑。針對受災水田,采取“淺—濕—干”交替用水,提高地溫,促進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
四是強化病蟲害防控。繼續(xù)做好草地貪夜蛾等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監(jiān)測調查,加強粘蟲、玉米莖腐病、大斑病、水稻稻瘟病、大豆霜霉病、食心蟲等病蟲害監(jiān)測預警,因災施策,努力實現(xiàn)“蟲口奪糧”。
陳雨點:
下面,請省住建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閆忠和先生介紹全省城市內澇防御工作情況。
閆忠和:
為應對本輪的強降雨,做好城市內澇防御工作,省住建廳采取了切實有力的防范措施。
一是超前工作部署,強化督導檢查。針對近期雨情汛情,省住建廳對內澇防御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到長春、四平、遼源等汛情嚴峻的城市,現(xiàn)場查看汛期隱患排查整改、防汛物資儲備等情況,督導各地抓緊抓實內澇防御工作。
二是壓實工作責任,強化雨前排查。今年,省住建廳在汛前重新復核確認城市排水防澇責任市長和局長56人,逐級壓實防澇責任。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組織各地增設應急行泄通道,就地擴展自然調蓄空間,目前全省自然水體調蓄能力達到41億立方米,人工雨水調蓄能力達到2.1億立方米。重點對下凹式立交橋、地下空間、地鐵、地下車庫、綜合管廊、施工工地、老舊小區(qū)、危房等風險點逐一排查,建立動態(tài)隱患清單,落實應對防范措施。目前全省共維護排水附屬設施設備10.9萬個,排澇泵站100余座,巡查疏通雨水管線6000余公里,排查整治城市易澇風險點110處,全部建立臺賬,明確責任人。組建搶險隊伍160支1.7萬人,預備應急發(fā)電機組520臺、排水泵1300余臺、搶險車輛1800余輛。
三是加大預警預報,強化汛前處置。省住建廳與省氣象局、省水利廳、省應急等部門一直保持緊密的聯(lián)動機制,對下提前發(fā)布氣象預警47次,每次均提出有針對性的防御要求。針對近期頻發(fā)的強降雨氣象信息,在“吉林住建”公眾號上緊急發(fā)布9條提醒措施,指導各地有效防范內澇。
下一步,省住建廳將繼續(xù)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始終堅持統(tǒng)籌城市發(fā)展和安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毫不放松地抓好城市排水防澇工作,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進一步壓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按照全省防汛工作總體部署,指導各城市堅決落實排水防澇安全責任,加強組織領導和統(tǒng)籌協(xié)調,健全多部門協(xié)同、全社會動員的城市內澇防御應急體系。
二是進一步加強設施設備清疏養(yǎng)護。指導各級主管部門持續(xù)加強雨水排口、閘門、拍門、排澇泵站等設施巡查維護,雨后及時對排水管道、雨水口和檢查井進行清淤、疏通及修復。
三是進一步強化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緊盯重點部位安全風險,加強易澇風險點排查,“一點一策”落實整改措施。緊盯城市管理安全風險,清理、加固戶外廣告、門店牌匾,收起臨時廣告圍擋、燈箱,防范大風暴雨可能引發(fā)的傾倒風險;剪除枯枝死樹,嚴防砸車傷人。緊盯城市“生命線”安全風險,加強城市供排水、燃氣等各類場站和管網(wǎng)汛期安全防范,謹防運行中斷;緊盯建筑工地安全風險,防止深基坑和隧道垮塌等事故發(fā)生,根據(jù)天氣情況,及時撤離人員和停止相關作業(yè);緊盯城鄉(xiāng)房屋安全風險,及時對危房設立警示牌、警戒線及要求停止使用,堅決防止倒塌亡人事故發(fā)生。督促物業(yè)企業(yè)開展住宅小區(qū)汛期安全隱患排查,做好排水設施維護、防汛物資儲備、預警信息發(fā)布等工作。
四是進一步做好防汛應急準備和處置。指導各地修訂完善應急預案,明確風險等級和啟動條件,必要時要立即采取停工、停產(chǎn)、停運和轉移避險等措施。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密切關注雨情、水情、汛情等相關信息,實行“一日一報”制度,及時掌握內澇情況、積水成因及應對措施等。指導地方回溯分析,梳理薄弱環(huán)節(jié),提升防御能力。
陳雨點:
下面,請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張樹寶先生介紹全省地質災害防御工作情況。
張樹寶:
正值汛期,連日來吉林省多地已持續(xù)降雨,地質災害防御工作進入了關鍵時期、重點時段。全省自然資源系統(tǒng)始終繃緊防災減災這根弦,時刻做好防范應對準備,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防御各項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F(xiàn)在我介紹一下全省地質災害防御情況。
根據(jù)調查,吉林省現(xiàn)有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529處,其中大型7處、中型40處、小型482處,類型主要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延邊、白山、通化、吉林等東部山區(qū)。今年以來,全省共發(fā)生地質災害10起,均為小型規(guī)模,其中崩塌災害8起、泥石流1起、地面塌陷1起,都得到了及時有效處置,均未造成人員傷亡,財產(chǎn)損失輕微。
年初以來,省自然資源廳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自然災害防御工作的安排部署,全力做好地質災害防范應對工作。汛前,我廳提早謀劃,編制年度地災趨勢預報,組織開展專項培訓和避險演練,會同省應急廳、氣象局等部門召開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地質災害防治任務。進入汛期,省自然資源廳先后發(fā)布6期地災黃色預警,派出4個工作組,對各地開展5輪巡查督導。在自然資源部駐省專家組的指導下,組織各地采取“干部+專家”模式,對重要隱患點、高陡邊坡等地災易發(fā)區(qū)和危險區(qū),全面開展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按照地災預警范圍,對8個市(州)32個縣市啟動“叫應”機制,對市、縣局值班值守情況進行抽查;組織各地加強巡查排查,認真?zhèn)鋺?zhàn)每一輪強降雨過程,確保險情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預警、及時處置。截至目前,全省共發(fā)布地災預警95次,累計派出334個工作組1899人次,排查地災隱患3770點次,排危除險19處,組織106處隱患點356戶972名群眾提前轉移,確保人民群眾安全。
下一步,省自然資源廳將全力做好地災防御工作,進一步壓緊壓實防治責任,落細落實各項防范措施。一是持續(xù)拉緊責任鏈條。實施扁平化管理,省級地災工作組全時分區(qū)駐守,現(xiàn)場督導、科學處置;各級自然資源部門主要負責同志靠前指揮,領導干部分片包保,技術人員現(xiàn)場指導,確保重點地區(qū)預警響應時效。二是加密巡查排查頻次。對地災預警區(qū)域的群測群防員,逐點逐人進行“叫應”,24小時不間斷巡查監(jiān)測。技術單位在強降雨期間緊盯雨情,靠前提供精準服務和專業(yè)支撐。三是加強人員轉移避險。堅持“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結合預警信息,迅速研判決策,及時提醒基層單位,堅決果斷轉移受威脅群眾,避免人員傷亡。
陳雨點:
今天的發(fā)布會就介紹這些情況,感謝各位發(fā)布人,感謝各位記者朋友。今天的新聞發(fā)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參與!
(來源:吉林省人民政府網(wǎng))
(編輯:王思博)
|